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退行性变。又称骨关节炎。常累及操作多、负重大的关节,多在中老年才逐渐出现症状。病理改变为关节软骨变性,负重区软骨下骨质硬化,关节间隙狭窄,边缘形成骨赘,骨赘脱落形成关节内游离体,晚期滑膜增生及变形。慢性损伤、姿势不良及老龄都是致病因素。典型症状是晨起和久坐、久立时疼痛明显,活动片刻即缓解,活动过多又觉不适。由于骨端静脉充血,骨内压增高,休息时也痛,理疗配合被动运动,减少患病关节负重,应用消炎镇痛活血药物均有效,钻孔减压术、关节内清理术、截骨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有助于缓解疼痛、矫正畸形、改善功能。关节融合术可稳定不痛,但丧失关节运动,已很少应用。
病因
一般认为本病病因是老年性组织变性及慢性损伤;经常提重物、弯腰工作、姿势不良等都是致病因素。老年人的软骨细胞变大,含有较多的溶酶体,无细胞分裂,基质内的蛋白粘多糖含水量减少,蛋白质含量增加,这些变化使老年人软骨的弹性减少。
病理
早期病变为软骨变性,最初软骨基质内水分增加,软骨细胞增殖活跃,随之可见软骨细胞坏死及软骨基质破坏。从动物实验性骨关节炎观察到,上述病变发生之前先有软骨下的骨小梁微骨折,软骨下的骨质为松质骨,它对应力的抵抗能力只是皮质骨的1/10,微骨折吸收了应力,保护了关节面,但反复微骨折愈合后产生骨硬化,继之而来的是关节软骨的一系列病变。软骨细胞损伤之后,就不能产生正常的软骨基质,同时又可释放出破坏性酶,使病变发展。软骨变色、软化、脱落,骨面暴露并且硬化。软骨边缘、关节囊和韧带附着处有保护性新骨增生,产生骨刺和骨赘。骨刺或骨赘脱落即成关节内游离体(关节鼠)。晚期滑膜肥厚。
临床表现
起病缓慢,无全身症状,病人多在40岁以上、累及单个或多个关节。多累及膝、髋、指关节及腰、颈椎椎间关节。最初发生关节僵硬、继而发生疼痛。症状在晨起和久坐久立时最为明显,活动片刻即缓解,但活动过多后又觉不适。局部无肿胀,可有轻度压痛。关节软骨面破坏,软骨下骨质暴露后,疼痛加重。骨端静脉充血,骨内压增高后,静止时也会有疼痛症状。症状缓慢加剧,骨刺刺激肥厚的滑囊皱襞时尤甚。晚期会出现关节畸形和局部肿胀,但无纤维性强直。发病部位在颈、腰椎时可有脊神经根放射性疼痛。
诊断
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。化验室检查无重要所见,关节液检查可见细胞数增加,X射线照片可见软骨下骨质硬化、关节腔狭窄、关节软骨边缘有骨质增生,关节内有游离体。本病临床过程缓慢,即或使用骨扫描、关节镜检查或骨内压测定,能见到的病例都已属晚期。
治疗
采用关节腔注射方法,每周1次,结合中药熏洗治疗,注射后隔日开始,每日2次。每周1疗程。最短1个疗程,最长不超过5疗程。治疗后减少患肢负重,可增加非负重功能锻炼。
关节腔注射:经髌韧带内侧入路或外侧入路切口先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2ml,然后2%利多卡因2ml抽取曲安奈德注射液1ml混合再注入关节腔内,被动活动膝关节数次,使药液在关节内均匀分布,膝关节弹力绷带加压包扎。
以后每周5次为1疗程,若注射前关节腔内有积液者,先抽出积液再进行注射疗法。
中药熏洗:将伸筋草,透骨草,丹参,宣木瓜,威灵仙,牛膝,花椒,桂枝,细辛,五加皮,红花,生川草乌各药放入水盆中倒入温水,将药盆置于火上加盖煎煮至沸后,文火再煎20分钟,将初次将食醋趁热倒入药内调匀(第2次食醋100g),将患膝置于药盆上,用塑料或毛巾遮盖,使药水蒸气上熏患膝而不外溢,待水温降至40℃时,取药水反复淋洗患膝40分钟。
该法可使皮肤和患部的血管扩张,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,加速新陈代谢,改善局部组织营养,增加细胞通透性,促进水肿和炎症产物的吸收,从而使肿胀消失,疼痛缓解。
再加上中药的透皮作用,可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,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,从而破坏原有的病理反射,减轻局部组织的紧张压力,同时能够缓解皮肤、肌肉、肌腱和韧带的紧张痉挛,从而达到镇痛作用,使关节及肢体活动灵活。